上图较为全面的介绍了美国的地理情况,如基本河流、山脉、平原、高原,基本行政区域划分,基本城市。美国大的方位区域划分,美国地理区域划分。
上图为借助卫星图绘制的地理图,立体感较强,反映了基本的地理结构。清晰度较高。
上图在基本地理结构的基础上交代了美国基本的几大城市群,分别位于美国东北部、大湖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沿海区。
上图在基本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交代了美国的各大城市。并有详细标注。能更加清晰的感受各个城市的地理环境。
1, 落基山 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板块活动特别活跃。美国西海岸处于地震带上,火山地震特别多,洛杉矶和旧金山每过几十年就发生一次大地震,死伤都是过万。
30亿年前的白垩纪和前寒武纪构造山形成的遗迹,在今天仍旧能看到,还在继续发挥作用。美国黄石地质公园就在落基山脉里,里面存在活火山,有爆发的可能性。
在落基山的左边,是美洲的加利福利亚,受落基山的影响,加州干旱,阳光充足,加州的阳光非常充足,整天阳光明媚,据说宜居程度全美第一。在这些明媚的阳光之下,人也变得阳光,加州的生活方式更加潇洒随性,
从地图看,美国其实只有两座山脉,西边是落基山,东边是阿巴拉契亚山,那中间部分呢?
这些英国殖民者之所以不向内部发展,除了迈不过这座山之外,山那边的气候不太适合发展种植园经济。
来自大西洋的湿润云雨迈不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全都集中在这13个殖民地,这里如同中国的江南,四季分明,湿润多雨,适合种植。
这13块殖民地都这大西洋沿岸,都可以建立港口,跟欧洲取得联系,沟通全球贸易。
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左边的山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雨云,右边的山挡住了来自大西洋的雨云。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个干燥的平原。
中国也有平原,所有的平原都是粮仓,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松花江平原,都是产粮区,但美国却不是,这些平原异常干燥,不适合种植。
落基山西面的犹他州,年降雨量只有300mm, 放中国二十多个省里也是倒数前三,比西藏还干燥,和甘肃降雨量一个级别。中国有400mm 降雨线,低于这个限度,就无法种植。
“美国西部”,“西部牛仔”,“西进运动”,这个西部指的不是西海岸,而是中间的平原。虽然它们在中部,但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过了阿巴拉契亚山脉,就是西部。
在地球的北极,有大量的寒流聚集,然后顺着风向吹向南方,给南方带来暴风雪。
北美的这两座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南北大通透,能够挡住东西走向都云雨,无法挡住南来北往的风暴。
到了夏天,在墨西哥湾形成的热带风暴和龙卷风不会遇到任何阻拦,立即进入美国内地大平原。直到今天,美国内地年年都会受到飓风的袭击,世界上75%的龙卷风发生在美国,每年约800至1100个,有5%的龙卷风可以一直侵袭到加拿大。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靠南的州,和福建的纬度相当,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天及其炎热,可以到40度。由于靠近墨西哥湾,夏天多台风。
但是,由于没大山的阻拦,寒流在冬季也会畅通无阻的南下,袭击美国南方,冬天温度能到-10度。福建没有这种温度吧?
2021年春天,寒流南下,最南方的得克萨斯到了历史上罕见的-15度,百姓停水停电。美国的北方到了-33度,
著名反美人士陈平,一直爱国反美,他认为美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几十年前已经移民美国,在美国住了几十年,在美国买了别墅,恰巧就在得克萨斯,2021年也遭受了低温和暴雪的袭击,而且停电,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南方的气候,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虚伪。
就算对建筑没有研究,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出来,这是热带风格,符合得克萨斯的气候特点。
只是没想到冬天会这么冷,南方亚热带地区也能达到-15度的气温,全球都很少见。
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东西走向的大山的阻挡,使美国地形成了南北大通透,同一个地区在夏天受到高温和台风的袭击,在冬天受到暴雪的袭击。
人类从原始部落进入文明社会,都是从农耕开始的。农耕必然提高效率,大量产出,养活一批脱离劳动的人,让他们进行思考,创造诗歌文字,才能创造文明,建立国家。
但因为北美极端的气候,一场自然灾害就能让他们一年的辛苦种植全部白费,无法产生文明。
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但由于秦岭的存在,寒流没办法进入南方。秦岭东西全长1600多公里,坐飞机从山的这一端飞到另一端也需要两个小时。秦岭横跨河南,陕西,湖北,重庆,把西伯利亚寒流牢牢的阻挡在了北方,无法南下,使得南方免遭寒流和暴风雪的袭击。
同时,南方潮湿的雨云也无法通过秦岭进入北方,使得秦岭以北寒冷而干燥,呈现典型的华北气候。
从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吹过来的黄沙,随着季风往东吹,吹向中国,堆积在中国西部,颗粒较大的砂砾先降落,形成新疆戈壁。细小的沙子继续往东吹,堆在了山西和陕西,一年堆1mm, 一百年堆积1cm,一万年堆积一米。几千万年几亿年来,堆了一层又一层,抬高了地形,形成黄土高原。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从这方面讲,古埃及人和古代中国人脚下的土地,其实是同一片土地。
横跨在北方的太行山,挡住了从非洲撒哈拉沙漠吹过来的黄沙,把这些黄沙挡在太行山以西。太行山又成了另一个分界线,太行山以西是黄土高原。以东是华北平原。
假如没有太行山,这些黄沙不但可以吹到河北山东,把整个北方变成黄土高原,黄沙还可以吹到韩国日本,把韩国日本也变成黄土高原。
由于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印度板块向亚洲推进,抬高了青藏高原,形成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发生在孟加拉风,无法通过这座山进入中国西藏和甘肃,进而不可能影响到黄土高原。
在 印度板撞向亚洲之前,喜马拉雅山脉不存在,这一些地方还在海底。今天的山西陕西那时候在南方,太平洋上湿润的云雨进入山西,滋润了万物的生长。
山西的雨林树木死后倒在地上,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进而被埋入地下。在地下高温度高压力又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压实、失水、老化、碳化,硬结,逐渐形成了煤。
煤的形成机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煤的原材料是很清楚的,就是古代的大树,因为从挖出的原煤上我们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有些煤还带着树干的形状。
山西是产煤最大的省,我们也因此知道,山西在古代植被丰富,到处都是参天大树。虽然今天的山西是个干燥的黄土高原,没有太多树木。
今天的树木死了倒在地上,很快就会被各种微生物和真菌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回到空气中,几年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会等到一亿年。
因为在地球植物进化的过程中,植物逐渐从海洋走到陆地,从草本变成木本,长成了参天大树。但是分解大树的微生物还没有进化出来,这些大树就已经保留下来,几亿年后,变成了煤炭。山西的煤层厚达上百米,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树木被埋在了地下。
这些大树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把碳保留在树木体内,死后变成了碳埋在了地下,并没有把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回到空气中,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慢慢的变少,氧气含量慢慢的升高,最高时期达到45%,今天到氧气含量是21%,是今天的2倍还多。
氧气含量的升高,一些不需要经过肺,直接通过体表呼吸的昆虫,摄入的氧气量也变多了,降低了呼吸系统对于体型的限制,当时出现了许多巨型昆虫,地球处于一个巨型昆虫的时代。
那时候的蜻蜓和今天的老鹰一样大,翅膀翼展达一米,身体长达2.5米。蜘蛛和篮球一样大,蜈蚣比人还长,蜜蜂和鸽子一样大,蝎子和狗一样大。
二氧化碳又叫温室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慢慢的变少,地球的温室效应越来越小,地球的温度越来越低。当时地球的平均温度只有今天的一半,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
地球上结冰面积开始增加,南极北极的冰川面积扩大,向内地扩张,地球表面一半处在冰川之下。
这些水结成了冰,海平面降低,地球上各大洲原本被海洋隔离,随着海平面的降低,陆地显露出来,现成大陆桥,各种动物直接走过去,甚至包括人类祖先。
这些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山上缓缓的往下滑,冰川剥离了原来的地表,地球上形成各种冰川侵蚀地貌。
这一段时期,就是形成煤炭的那个时期,我们今天给他取名石炭纪,距今3.55亿年至2.95亿年。因为这个时期存在巨型昆虫,石炭纪又叫巨虫时代。
我们今天把煤挖出来烧掉,让储存了几亿年的碳重新再回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陡然升高,温室效应增强,地球的温度慢慢的升高,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升高。
继续说台风,沿海的广东,夏天高温多雨,在南海上很容易形成台风,湖南湖北江西都在秦岭以南,为什么他们不会遭遇台风?
更准确来说,这不是一座山,而是五座山脉,俗称五岭,它们横跨在广东北部,在和湖南广西江西之间,这些山脉海拔两千多米高,这五座山脉挡住了在南海形成的台风,阻止向内地移动。
北方来的寒流或许会突破第一道关卡秦岭,但不会通过五岭,这些冷空气难以影响五岭以南地区,使得这一地区即使在冬季也较为暖和,十分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寒潮和冻害在这一地区基本上影响不大。
这些山脉不仅阻挡住了台风,还是水系的分界线,是道分水岭。五岭以北的河流汇入湘江,赣江,最后汇入长江,叫长江水系。五岭以南的水系都汇入珠江,叫珠江水系。
这五座山脉给了小说家以联想,金庸认为这五座山脉像人的五根手指头,五座山脉连起来像人的手掌,他因此创造了一个帮派:铁掌帮。
帮主裘千仞精通铁掌水上漂,有个双胞胎哥哥叫裘千尺,还有个妹妹叫裘千丈,一家都是坏人。妹妹裘千尺嫁了公孙止,后来要把女儿公孙绿萼嫁给杨过。
书中没有说铁掌帮在哪儿,只说在荆襄南面,原型就是五岭。五岭确实是在荆襄以南。
几十年前,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从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撤退,沿湖南广东一带转移,然后北上陕北,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长征。
形成于福建沿海的台风,又由于武夷山的阻挡,无法向内地的江西侵入。每年都有大量台风在福建海域形成,只能侵扰福建沿海一带,不可能影响到内地。
中国和美国面积差不多大,纬度也差不多,但因为国内山脉纵横,各种冷空气和热风暴无法自由移动。西伯利亚的寒流只能局限在北方,南方的暖湿气流只能局限在南方,沿海的台风只能侵扰沿海地区,西亚吹过来的黄沙被挡在太行山以西。中国各地都能保持气候的相对稳定性。
这些气候的稳定性,居住在这片地方的人就有了优越的条件,中华民族就发源于这个区域,依靠自然,利用自然,然后得以生息繁衍,早早都发展出了文明,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而北美这边条件就差得多,由于没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北方地区冬天遭受暴风雪的袭击,夏天又遭受飓风的袭击。南方夏季高温又有台风,冬天也要承受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部干燥少雨,冬天又遭到北方来的寒流。
全都是冰火两重天,所有的极端天气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居住在北美的原始的印第安人,他们没办法对抗这些极端气候,没有作物能同时应对高温和冰雪,夏季又受到飓风的袭击,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提高,产出也有限,只能形成部落,无法大量聚集,无法组织政权,就不能形成国家。
北美的天气特征情况也没有南美优越,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能大大的提升生产力,提高人口,形成国家,所以才有国土面积9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2000万的印加帝国。
很多人分析美国为什么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都说到美国的地理条件优越。这是不对的,美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好,夏天的一场飓风就可以让农业辛苦一年的成果全部白费,所以古代印第安人无法建立高度文明。
美国独立时,只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13块殖民地,然后美国从法国手里得到了中部平原。随着13州的发展逐渐饱和,美国开始向西发展,史称“西进运动”。
中部的平原干燥,不适合发展农耕,美国人赶着一群牛在这些草原上放牧,这就是经典的西部牛仔形象。
到了现代,牛仔已无了,美国在干燥的中部平原发展起了农耕,种上了玉米。
中部干燥的平原有充沛的阳光,只是缺少水,美国人发展出了新型灌溉技术。挖一口深井,把水抽上来,通过水管子把这些水以井为圆心旋转喷灌。
每一个像素就是一个农场,每个农场都是上千亩,大规模种植,集中灌溉,集中收获,
因为这些,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也是最大的农业国,农产品出口全球第一,美国的土豆产量世界第一,西红柿产量世界第一,
有人吐槽,这些圆形农场中间有很大空袭,并没有完全利用,很浪费。其实不是,这一些地方原本不是耕地,是片干燥的荒漠,是农民从沙漠中抢出来的耕地。假如不灌溉的话,就会和旁边的土地一样,一片荒芜。
这些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产出的玉米土豆麦子西红柿都远超于了美国人的消费量。这些农产品还会用来做深加工,或者做养殖。
原始的用草养牛的方法,草饲料的营养太少,美国很多现代的养牛都用玉米, 玉米的能量要比草高得多,半年就可以把小牛喂成成年的肥牛。一个养牛场可以养10万头牛,全美每年宰的牛超过一亿头,超过中国,而美国人口只有3亿。美国牛排产量很高,而且便宜,即使出口到别的国家,价格仍然有优势。
这一切都是靠科级改造来完成的。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先在南美建立殖民地,根本就看不上北美,英国殖民者也只停留在东部13个州。直到200年后进入蒸汽时代,北美中部的改造才完成,建立农业。又过了200年,全球已确定进入电气化时代,美国的农业才开始大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农产品大爆炸,食物供应充足。
二战期间,别国军人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美国军人都是吃着肉罐头喝着可乐,嘴里吊着烟上了战场。。
我想,我们以前对工业和农业的理解可能是错的。我们一般认为,种田就是农业,玩机器就是工业。其实工业是种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是规模化,产业化,流水线式的生产。美国的种植很明显也符合这些特点,美国农民自己说的,这些土地就是我们的厂房,我们投入原材料进去,控制生产的全部过程,然后获得产品,全程规模化,产业化,可控。
反过来说,就算是用机器做生产,仍是手工作坊,不能规模化和产业化,那其实跟传统农业也没什么区别。
中国的兰州拉面干不过麦当劳,不是中餐不如西餐,本质上是流水线工业对家庭作坊手工业的碾压。麦当劳的产业模式是规模化,大型产业化,标准化,这其实是种工业,碾压传统作坊式手工业。一家一户去炒菜,自然干不过大工业。
百度对工业的定义是:工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来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俄罗斯国土面积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土地面积比美国大多了,但俄罗斯的农业远远不如美国,经常大饥荒。本质上,还是俄罗斯的农业模式太落后。
中国其实也在做,但因为中国多山,无法全国推广。众多的山脉的确挡住了南方的台风和北方的寒流,给中华民族带来稳定的天气特征情况,但也因为多山,平原不多,大部分是山地,山地不能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美国发展出这种农业,所依靠的是科学技术,这些技术都是近百年才有的。在一百年前,这一些地方不适合耕种。
今天从地理的角度讲一讲美国的历史与未来,如果有家长的孩子对地理缺乏兴趣,可以将本文拿给孩子看,我觉得本文可以极大提升孩子学习地理的兴趣。
现在我们找一张三维立体版的世界地图,然后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北美的地图上。
北美地形很有特色,中间是平原,东西两头分别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洛基山脉,山脉都是南北走向。
洛基山脉海拔高度达到2000—3000米,正好将太平洋气流堵得严严实实;阿巴拉契亚山脉比较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虽然勉强也能将大西洋湿润空气挡住,但是却挡不住大西洋的飓风。
两道山脉就是美国两道挡风的墙,但是这两堵墙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山脉中间是平原,不仅北方一直到加拿大都没有像样的山脉阻挡北极的冷气流,南方直到中美洲也没有山脉阻挡大西洋湿润空气。
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经过美国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从中美洲经过美国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
两股气流一旦在美国中部平原迎头相撞,给中部平原带来的就是冰火两重天的极端气候。
所以,美国的中部平原气候有点像弱化版三体的乱纪元——一会热得受不了,一会冷得要冻死人,住在东海岸也好不到那里去,隔三差五就有登陆的大西洋飓风问候,住在西海岸又是火山地震带。
人类文明的萌芽一定是农耕文明,等到农耕文明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才能养活一大批不耕作的人群,让他们吃饭嗝屁仰望星空,然后才能创造文字与文化,才能逐渐推动科技进步。
但是北美的气候对农业耕种太不友好,所以等到欧洲殖民者登陆北美大陆时,400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大陆竟然人烟稀少。
少数印第安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勉强能称得上文明的玛雅人都蜷缩在气候相对更稳定的中美洲,毕竟低纬度中美洲至少没有北冰洋来的冷空气袭扰。
但是中美洲最大的问题就是地理纵深太小,一场大西洋飓风带来的很容易浇灭玛雅文明的火种,加上地震与欧洲殖民者携带的天花病毒,活跃在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如同三体世界遭遇极端气候一样,在某一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由于北美大陆原住民文明发展过于落后,与欧洲殖民者拉开至少2个代差(发达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加上原住民人口规模太少,这就为北美大陆变成移民国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北美大陆天气特征情况对农业文明太不友好,所以,北美大陆要发展还得要工业文明来加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因为这块土地非常不适合传统的农业耕种,所以有整整200年时间欧洲殖民者都只停留在北美东海岸,直到18世纪欧洲爆发工业革命,有工业力量的加持才让欧洲殖民者逐渐深入北美大陆。
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宣布独立,这时的美国疆域只有北美东部的一块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
随着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美国的疆域也逐步扩大。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强取豪夺、鲸吞蚕食,富庶的佛罗里达、一望无垠的得克萨斯、秀丽的俄勒冈、多山的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终年严寒的阿拉斯加、充满热带风情的夏威夷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岛屿先后落入美国人之手。
美国的版图也由此达到9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
因为北美大陆少量原住民(印第安人)被屠戮一空,让欧洲殖民者拥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规模化耕作,加上工业力量的加持(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大范围的应用、育种的不断改良),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农业工业化的国家,也让这块最不适宜传统农业耕种的北美大地成为全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仓。
请记住一个真理,在农耕文明时代,农业是否发达取决于气候与土地,而在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是否发达则取决于工业化水平。
农业发展起来了,那么北美又怎么样发展工业呢?或者说,北美如果要发展工业要说明条件才能与欧亚板块的工业强国竞争?
这个星球是由两种最重要的地貌构成的,一种是陆地,一种是海洋。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但是海洋与陆地在地球上分布并不均匀。
在东半球就拿走67.3%的陆地面积,西半球就只有32.7%的陆地面积。所以,地球的资源、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大多分布在在东半球。在东半球欧亚大陆是最大一块大陆,所以也是人类文明绝对的核心。
只有广袤的陆地才能孕育出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文明。欧亚大陆是全球各大陆中面积最辽阔的地理单元,具有产生最强大的陆权和世界性大国的地理条件,这决定了只有欧亚大陆才是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欧亚大陆的地位举足轻重,发源于欧亚大陆的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文明和文明等,在过去和现在都在影响着世界。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正因为如此,世界权力中心几乎总是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出现和迁移,人类历史上主要的帝国也大都产生于欧亚大陆。
从历史来看,在农耕文明时代人类社会的大型帝国都在欧亚大陆上,只是到了工业文明社会,才让英国与美国成为世界性帝国(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讲)。
当然沙俄帝国有点水分,因为其疆域大部分都是渺无人烟的西伯利亚,与其说是沙俄征服了这块土地,还不如说是俄国人到达了这块土地。
在农耕文明时期,大型帝国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这就是东亚板块产生的帝国疆域都远超于欧洲、中东地区产生的帝国。
唯一算是欧洲产生的罗马帝国疆域在历史上十大帝国中属于垫底的位置,这个罗马帝国疆域面积甚至还不如中国大部分朝代中原政权的疆域。
农耕文明时代,人类一般是逐水而居,那么河流的走向就最重要。中国地势是西高东低,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到沿海地区海拔高度依次叠落,这种地形特征造就中国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淌。
黄河长江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这两条河流都是东西走向,这种东西走向的河流对农耕文明是很友好的。
因为河流是东西走向,那么逐水而居的人们就处于一个大致相同的纬度线,维度相同意味着气候与降雨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东西走向的河流让上下游逐水而居的人们都是农业耕作模式,生产方式相同就易产生凝聚力,所以中国就非常容易产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权。
欧洲的地形特点是北低南高,主要的山脉都集中在欧洲南部,这种地形特征导致欧洲主要河流都是南北走向。
这种南北分布的河流对于农耕文明就非常不友好。同样是逐水而居,上下游的人们分布在不同的维度带,北方高维度带气候严寒,降雨量少所以没办法进行农业耕作,只能以游牧而生,而南方低纬度带气候温暖降雨量更高,恰恰更适合农业耕作。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同处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就非常要命,下游的游牧民族是看天吃饭,遇到严寒天气日子就没法过,而上游的农耕民族靠着辛勤耕作收成有可靠的保证。
这种情况下下游的游牧民族就只能隔三差五去上游抢劫,有河流来保障物流,让下游游牧民族抢劫上游农耕民族简直不能太容易!随便扎个木筏,把抢来金银财宝往木筏上一扔,顺水而下就到了家乡。
所以,在农耕文明时代,欧洲内耗很严重,不但始终没有办法产生大一统的中央帝国,而且战争非常频繁,据历史学家统计,同样是2000年历史,欧洲爆发的战争比中国多2000多次。
同样,欧洲也只能是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靠着工业化力量的加持,才能克服南北流向河流带来的内耗。
欧亚大陆的国家都属于大陆国家,游离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国家则属于海洋国家(非洲开化时间太晚,在农耕文明乃至工业革命之前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与文明)。
比如英国、日本都属于典型的海洋国家,北美被两大洋环绕远离欧亚大陆,也就是远离人类经济活动中心,所以某一种意义上北美两个国家美国、加拿大也属于海洋国家。
海洋国家被海洋环绕,游离于欧亚板块之外,这样的国家天生就缺乏安全感,危机意识特别强,如果疆域面积比较大(比如美国),还容易诞生关上门自己过日子的孤立主义。
海洋国家学习新生事务能力比较强,爬科技树相对大陆国家更快。所以英国是率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日本也是亚洲第一个学习西方脱亚入欧的国家。
海洋国家由于先天不足,要实现崛起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那就是欧亚板块主要大陆国家陷入混乱。
英国在19世纪变成全球帝国,其掠夺的殖民地远超于欧洲列强一个数量级——较为重要的原因是欧洲被运动搞得焦头烂额,亚洲清帝国闭关锁国,迟迟没有进入工业文明。
美国能在20世纪一跃成为全世界头号强国,那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让欧亚大陆成为一片尸山血海。
所以,欧亚大陆混乱更符合海洋国家的利益,同样防止欧亚大陆诞生区域性强国也是海洋国家的战略目标。
在19世纪英国就是欧洲著名搅屎棍,拿破仑崛起就联合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去围攻法国,干掉拿破仑之后,英国坚决不同意欧洲列强瓜分法国的提议,保留法国可以同时遏制欧洲列强做大。
德国崛起之后,又联合法俄去遏制德国。一战让欧洲皇室无数皇冠落地,在巴黎和会上同样坚决否决了法国瓜分德国的提议,欧洲搅屎棍风范霸气侧漏。
日本就比较悲催一点,日本毗邻的东亚板块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也就是近代史中国军阀分裂时期让日本有了一点充当搅屎棍的机会,但是日本这一个国家因为疆域太小而且多半处于火山地震带,所以日本焦虑感很严重,心心念念就是在东亚板块抢下一块地盘作为安身立命之所。
美国战略目标同样是严防欧亚板块出现区域性强国。因为这个原因让美国在二战前期对于法西斯联盟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
当法西斯德国席卷西欧之后,美国立刻出台租借法案给英国,给法国抵抗组织提供物资援助。
虽然美国与苏联存在严重意识形态对立,但是防止德国成为欧洲的主宰才是首当其充的大事,所以,德国入侵苏联之后,美国毫不犹豫给苏联源源不断提供物资援助,从汽车、火炮、坦克、飞机到粮食等等无所不包,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很难抗住法西斯德国动员整个欧洲人力物力的进攻。
但同样是法西斯的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态度却迥然不同。
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资源少底子薄,即使侵占中国也很难消化成为东亚板块区域性大国,所以从1937年7月—1941年12月,整整4年时间,美国都在给日本战争机器添砖加瓦——
对日出口从石油、废钢铁、铜、到飞机与汽车的零部件等等无所不包,光是对日石油出口就占日本需求量的80%以上,日军屠杀中国军民每一颗子弹,轰炸中国军民的每一颗炸弹都有美国人的巨大贡献。
很多人把抗日战争前期美国对日本的巨大支持简单理解为发战争财,其实美国还有更深的战略意图——站在地理政治学层面,欧亚板块大陆国家越是混乱,对于海洋国家而言就越为有利。
按:没有美国财团前期的全力支持,希特勒根本就不可能让德国从魏玛共和国时期严重的经济衰退中迅速走出来,并且让德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
欧洲有德国,亚洲有日本,两个国家挑起世界大战对于海洋国家正是千载难逢的崛起机会,事实也是如此,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不但成为全世界资金与人才的避风港,而且其工业化水平也在二战后期发展到巅峰。
二战之后,随着苏联红军席卷东欧,美国再次变脸,迅速启动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并且在东西欧国家之间竖起一道铁幕——现在轮到苏联成为美国全力遏制的对象了。
对于美国而言,欧亚板块陷入战争与混乱,那么美国就是最好的避险之地,同样,如果欧亚板块和平宁静,整个北美大陆就容易被边缘化。
我们看看世界地图,人类经济活动中心在欧亚大陆——毕竟欧亚板块的人口超过50亿,而北美大陆的人口只有5亿,若不是世界大战,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再强,其普通工业产品是不可能与欧亚大陆工业强国竞争的,毕竟美国商品比起欧亚大陆的本土企业要多一块海运的费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所以,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亚板块国家逐渐恢复工业能力,美国工业也逐渐衰落,大量生产线从美国纷纷向欧亚板块转移落地,特别是中国工业崛起更是加速了美国去工业化的进程。
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产业升级计划,这个计划让美国非常忌惮,如果让中国把高端产业拿下来,对于美国就是彻底去工业化,没有制造业为基础,美国金融霸权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
现在的全球的金融市场确实也不大正常,欧亚板块是全球经济活动中心,但欧亚板块的主要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却是北美大陆的美元。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对欧亚板块的整合战略,这个战略一旦成功,美国以及美元都将是被边缘化的结局,欧亚板块将再次变成全球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
总而言之,游离欧亚板块的海洋国家要维护全球霸权成本很高的,毕竟对于欧亚板块而言,海洋国家天生就是外来户。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相对而言,西方国家对于气候问题更为敏感。
全球变暖带来的就是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不仅对于欧洲高纬度临海国家就是一场灾难;而且对于美国精华荟萃的东海岸也是灭顶之灾。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更多极端天气出现,北美又是一个南北豁着缺口的地形条件,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对于美国就如同三体中的乱纪元——最近几年,美国加州山火连连烧,东海岸飓风不断,冬季频频出现极端暴雪天气等等都是这个原因。
19世纪欧洲殖民者通过工业革命克服了北美大陆穿堂风户型的缺陷,让北美大陆在工业化力量的加持下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在的北美大陆同样希望能够通过全球能源使用的转型来摆脱全球气候变暖后极端气候的困扰。
相对欧美国家而言,气候问题对于中国倒是没那么急迫,这也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特征决定的。
中国东部地区虽然临海,但是前面却有一道岛链(日本、琉球、中国台湾)遮挡,相当于自然形成的防波堤。
有了这条岛链,让我国不仅能接收太平洋温暖气流,还能防止太平洋的飓风(飓风都被第一岛链消化掉了)。所以,中国沿海虽然经常也有台风登陆,但是与美国东海岸的台风相比,其破坏力要少一个数量级。
受4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撞击的影响,东亚大陆从青藏高原由西向东形成一系列山脉,有了这道山脉,西伯利亚的寒流就无法南下,同时来自太平洋的暖气流也在这些山脉前停下脚步。
所以,从青藏高原由西向东形成一系列山脉将中国大陆分成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正好是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线毫米降雨线毫米降雨线是农业文明的生死线,因为只有满足每年降雨量达到400毫米以上才能农业耕作。所以,我们也能这样理解,只有太平洋季风能到达的地方,才是适宜农业耕作的土地。
正是因为我们优越的地理环境,所以极端气候对中国的伤害远远不如欧美国家,海洋平面的上升对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定影响,但我国却有足够广阔的疆域作为回旋的余地。
中国地形是西高东低,整个国家地形是一个三级台阶结构。地形的高差带来中国河流的东西走向,层层叠落的水系是天然水力发电基础。另外新疆海拔高,风力充足,利于风力发电;日照时间长,是光伏发电最好的地区。
也就是说,中国通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能轻松实现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向以电力为主的新能源转型。未来中国是一个电力驱动的国家,彻底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从人类历史来看,欧亚大陆在绝大多数都是世界政治文化中心,只是因为19世纪开始欧亚大陆国家严重内耗才让海洋国家崛起,让英美陆续变成全球头号强国。
但是欧亚板块内乱并不是常态,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慢慢的变成了人类社会公认的主题。所以,美国因地理而兴,也同样会因为地理而衰落。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