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啥情况没点逼数吗?指望A股救国,小编脑子秀逗了吗?指望A股你还不如指望男足呢!不对,还不如指望重新投胎呢!
统计数据,11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0.3%;全国工业生产者进价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3%。
在经济学里,CPI下降可不值得庆祝,尤其是连续下降,甚至处于负值,更是值得警惕。
CPI、PPI、工业生产者进价同步下降,说明宏观经济处于严重的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零下温度的危机边缘状态。
在一个以消费为核心的市场经济模型中,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影响消费规模,一是消费的人本身需求萎缩;二是对未来的预期趋于保守。
第一种情况就是消费者没钱了。这一因素我曾分析过很多次。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劳动者所得是买不回他们所生产的商品的。例如劳动者生产了1亿元货币价值的商品,却只拿回5000万元的劳动报酬,剩下5000万,除了2000万投资所需成本,还有3000万成了资本家的利润。
劳动者所得5000万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加上那2000万成本创造的需求,这样总共是7000万的市场需求,出现了3000万的需求缺口,商品开始过剩。
如果资本家把所获得的3000万利润全部用于再投资,那是可以填补这个缺口的,但现实中不会。资本家会把部分利润以理财的形式留起来抵御风险,结果生产投入变少,劳动者能获得的劳动报酬也变少,消费规模变小。
时间一长,财富越来越往少数人身上集中,需求缺口慢慢的变大,商品过剩,经济危机。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当然,方法不是绝对有效,因为除了剩余价值导致的贫富差距,还有市场预期这个因素。
因为战争、疾病的存在,市场经济模型并不稳定。当战争爆发、灾难来临,人类本能会寻求避险。资本对未来的预期趋于谨慎,会减少投资,凯恩斯谓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劳动者当心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如此一来,市场消费规模更小,需求缺口更大,于是有了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鼓励储蓄的市场现象。
今年上半年,央行曾公布,我国存款总额高达227万亿,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位居全球首位。这其中,居民存款占据了132.21万亿的份额,剩下的是企业和政府存款。
很多人把这理解成正面新闻,呃,实事求是地说,大家都把钱存银行可不是什么好事。投资没了,消费没了,哪里还有需求?没有需求又怎么会有经济活力?
主流经济学者会告诉你,能够最终靠降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和购买债券等货币政策来解决。
他们几乎不会告诉你,拉动股市是刺激消费的手段之一(因为他们已用过这一招了)。
从市场心理学角度看,股市涨跌其实是情绪的产物,而市场预期就是情绪本身。消费者预期悲观,不敢消费,是一种情绪;资本预期向坏,不敢投资,同样是一种情绪。
股市的底层逻辑固然是实体经济,但股市涨跌逻辑却归于市场情绪,也就是预期。
所以,股市和市场的关系是这样的:市场情绪左右股市涨跌,而股市涨跌又反作用市场情绪。所谓的货币政策、企业经营状况,都是通过市场情绪影响股市的。美元加息,美股照样创新高,企业业绩差,股票也未必就暴跌,都是因为情绪,因为预期。
而当下的中国市场,最缺的是什么?是生产能力吗?是消费能力吗?都不是,是信心!是正面的情绪!
大家都知道,最近印度股市很火,很多人借机唱多印度、唱空中国,网络上充斥着印度迟早超过中国的论调。
跪舔的姿势看得人想吐。请问今天的印度和二十年前的印度政体有何不同?难道一夜之间皿煮、滋油了?
不可否认,印度今天的经济提高速度不错,股市也强劲,但能否持续需要一些时间来检验。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中国的GDP达到了17.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的GDP仅为3.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2023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5.5倍。换句话说,印度要想赶上中国,就需要再增加4.5个印度。
这个差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追赶也不是一两天能实现的。在工业化这条路上,中国遇到的困难印度全都躲不掉。
有人说印度面临的国际环境好。这些人大概不清楚,美国曾长期站巴基斯坦,利用克什米尔问题遏制印度。
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巴基斯坦和美国可亲了,印巴成了苏联和美国较劲的地方,而美国选择了巴基斯坦,印度成了牛夫人。
印度总人口和中国差不多,对比一下印度GDP和中国的过去,你会发现,3.2万亿美元,那是中国2007年左右的量级。2007年左右中国的外部环境不好吗?世界工厂啊,全世界都指着你牺牲环境、拿出资源、加班加点提供工业产品,能不好吗?
但往后呢?印度GDP想要追赶,甚至超越中国,就必须在工业上突破,中国面临的挑战它一个都回避不了,甚至更多,因为在它前面除了西方,还有中国。
如此明显的问题,中文网却避而不谈,人人都觉得印度马上要赶上中国了,是否很可笑?其实更加可悲。
过去,我们主要靠出口提振信心,而今,出口遇到瓶颈,理应发挥内需的作用,而股市就是重要突破口。
说到股市,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所有主要经济体在推动经济向前的同时,都会想方设法推动股市节节攀升,唯有中国除外。这可能跟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而不依赖内需有关。
一个国家的股市蓬勃向上,消费肯定差不了,因为股市向上,意味着股民财富在增长。
作为一名癌级股民,有种切身的体会,当自己在股市里挣到钱的时候,总愿意通过消费和家人分享喜悦,例如,吃顿大餐、买点礼物。
我们常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其实,哪国又不是呢?所有牛市背后都有政策的影子。
T+0更适合短线更适合长线持有,这就迫使机构必须要走价值投资之路。所以实行这样的制度,印度散户们怎会是不买股票呢?对他们来说,通过买股票变得更有钱了,生活得更好了,信心是不是就来了?这算不算政策市?
当然,虽然我很羡慕它的股市,但真要说印度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我还是打个问号。
印度牛市不能和美国类比,二者逻辑完全不同,美股有美元霸权支撑,印度更像一场货币盛宴,持续性不同。
什么原因?真源于美国经济宇宙最强吗?当然并非是!A股已经用事实上,股市与经济实力并不正相关。说白了,美股也是政策市!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企业一直都是美股回购的主体。非金融企业通过股票回购买回了3.3万亿美元的股票,居民和机构(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基金)同期分别出售了6720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的股票,共同基金和ETF则购入了1.6万亿美元的股票。
2018年,是美国有史以来股票回购最多的一年,股票回购规模从2017年的527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7979亿美元,增幅达51%。通过逐年持续不断的增加的股票回购,构成了美股买方的主体,支撑起了美股这十年的大牛市。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公司债务空前增加,很大部分用来回购股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美股回购都是举债完成的。
那美国企业为什么热衷于回购?因为美国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税务制度逼迫上市公司不得不回购自家股票。
可以说,美股回就是一种分红、避税手段,很多以前全额分红的公司,现在把分红改成了一半利润分红,一半利润回购,或者全回购,为的就是减少利润损失。这也成为美股长期走强的底层逻辑。
呵呵,这有点类似嘲笑那些买彩票中了500万的人:这货迟早把钱败光,还不如不中。
2016年,A股结束一轮行情,有人说,我们应该慢牛,不需要疯牛,可结果呢?8年过去了,慢牛没看到,只看到死牛。
有人总说中国股民爱投机,外国股民是价值投资。如果持股不动就能持续增值,谁会选择投机?正是因没有持续上涨的能力,这才教育出了一批投机的股民。
2008年到2022年,印度GDP从1.2万亿美元增加到3.39万亿美元,股市却上涨8倍;
2008年到2022年,中国GDP从4.59万亿美元增加到17.96万亿美元,增长近4倍,但是股市还是3000点,原地踏步。谁能比中国股民更惨?
可能我们习惯了忽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像我们习惯了忽视中国足球对生活的影响一样。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今天,市场悲观的当下,如果通过调整政策,而不是喊话,给A股带来持续上涨的逻辑,想办法把股市搞活跃,还股民一个十年以上的牛市,我想,对于扩大内需,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